view全球藥愛減害服務大不同,看看世界想想台灣 2023 年 9 月 4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針對包含針具交換計畫(NSP)、成癮替代療法(OAT)、家用解麻藥物計畫(THN)、提供經管理的注射場所(SCF),及非法藥物檢測服務(DCS)這五項非法藥物減害策略的研究,進行了全球實施狀況的調查。全球只有九個國家同時擁有並實施了上述五種減害策略。那麼台灣有哪些藥愛減害措施呢?Read more
view感染者接受 HIV 治療也是一種預防措施?讓我們看看澳洲的十年研究怎麼說 2023 年 8 月 28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澳洲十年研究提到,澳洲男同志及雙性戀男性感染者在 2010 到 2019 年間接受了 HIV 藥物治療、且體內病毒量達到測不到的比例增加了 27%,不僅如此,數據顯示同時期澳洲的 HIV 感染數也降低了 66%。這也顯示了「治療即預防」公衛策略的可行性。Read more
view英國檢方起訴準則將U=U納入評估是否起訴的要件 2023 年 6 月 26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英國皇家檢察體系最新的刑事起訴準則提到,針對遭指控涉嫌傳播愛滋病毒的案件,可以將當事人體內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態視為可預防愛滋病毒傳播的證據。新的準則明確提到,如果當事人體內病毒量測不到,且知道「U=U(測不到病毒量=不具有傳染力)」這個科學證據的話,則不宜提起訴訟。Read more
view泰國政府停止社群服務中心提供 PrEP 相關服務 2023 年 5 月 4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在泰國,約有 80% 的PrEP 使用者是透過社群主導的社區服務中心取得 PrEP 的相關服務與藥物。但依據泰國官方日前公布的新規定,社區服務中心將不再能提供 PrEP 藥物,PrEP 相關的藥物只能透過公立醫療單位的醫師才能提供。除此之外,新的規定也提到泰國公衛系統將不再提供 PrEP 相關服務給沒有加入泰國健保系統的人士。Read more
view如何為熟齡 HIV 感染者提供需要的服務呢? 2023 年 4 月 10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專家們在 2022 年 11 月在佛羅里達州舉行的愛滋病護理師協會 (ANAC) 年會上表示,由於受過愛滋和熟齡相關護理訓練的工作人員不足,造成臨床上僅能優先處理熟齡感染者的緊急需求。在這樣的現況中,與會者在會議中討論了如何透過相關服務提升熟齡感染者的醫療保健及生活品質。Read more
view烏克蘭如何在戰火中持續提供醫療照顧? 2023 年 4 月 6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FPA)是隸屬聯合國的性及生殖健康機構。這篇報導是 nam AIDSMAP 的記者與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駐烏克蘭代表 Jaime Nadal 的訪談記錄。該訪談內容包含了如何在戰時持續提供性與生殖健康服務、UPFPA 如何與烏克蘭當地組織合作等。Read more
view提供警方 HIV、肝炎的減害教育後可能帶來什麼改變? 2023 年 1 月 26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發表在第 24 屆國際 AIDS 大會(AIDS 2022)的研究指出,在墨西哥提華納市(Tijuana, Mexico)透過為當地警察提供包含 HIV、肝炎和減害三方面知識的 Proyecto Escudo 教育訓練專案,有效降低當地因注射毒品而被逮捕的人數。Read more
view可以怎樣增加 PrEP 的使用人數呢?讓我們看看其他國家怎麼做? 2023 年 1 月 23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在第24屆國際愛滋病大會(AIDS 2022)上來自不同國家的公衛專家及學者,分享了以使用者需求做為思考核心,且以擴大 PrEP 使用者人數做為目標的創新作法。這些因地制宜的作法都是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盡可能貼近當地 PrEP 使用者的需求,進而提高了 PrEP 的使用。Read more
viewU=U是去除愛滋污名的起點?還是終點? 2023 年 1 月 9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2022 年 7 月,在第 24 屆國際愛滋大會 ( AIDS 2022),來自世界各地的愛滋工作者及倡議者聚集在一起,分享了推廣 U=U (測不到病毒量 = 不具有傳染力)這個醫學共識的成功案例以及遇到的阻礙。Read more
view長效注射型 PrEP 如何在商業利益及公眾利益中取得平衡? 2022 年 12 月 15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2022 年七月,製藥商 ViiV Healthcare 與聯合國支持的「藥品專利聯盟」(Medicines Patent Pool,簡稱 MPP)簽訂了新的授權許可。該許可將允許全球 90 個國家/地區取得學名藥版的長效注射型 PrEP 針劑。Read more
view如何從使用者視角出發,客制化有效的醫療計畫? 2022 年 11 月 15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先深入了解你想溝通的對象,才有機會擬定並實行一個能成功達成目標,又能令人感動的客制化公衛策略。這幾則研究,都跟「客制化」這個思維有關,或許在我們閱讀這些研究案例之後,也能回頭想想如何能夠有效的與自己所處的社群溝通?或是能夠怎樣為自己服務的群體,訂定一個能促動人心的專案計畫。Read more
view男性也需要爭取性與生殖的健康及權益(SRHR)嗎? 2022 年 11 月 10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荷蘭性與生殖健康權益網絡(Share-Net Netherlands),最近發表了一份 。主導這份檔案編輯的 Paul Janssen 說明了這份文件的目的,並透過這份立場檔案說明,可能影響男性性與生殖的健康及權利的因素,還有怎樣能夠提升男性在性與生殖的健康及權益的參與。Read more
view如何預防 PrEP 使用者在停止使用 PrEP 後可能發生的 HIV 感染 2022 年 11 月 5 日 5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發表在 JAIDS 上關於 PrEP 使用者的一項追蹤研究指出,男男性行為者在停止使用 PrEP 做為 HIV 預防措施後六個月內被診斷出感染 HIV 的比例正逐漸攀升。這個研究結果說明了如何提高 PrEP 使用者的持續使用率相當重要。Read more
view美國觀點:想預防感染 HIV 不只是選用哪種工具這麼簡單 2022 年 10 月 15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這篇報導要與各位分享的幾個研究都跟 HIV 的預防有關。分別是談到: 1.針對特定族群量身打造的HIV服務計畫。 2.導致沒有使用 PrEP的可能因素。 3.美國部分地區 PrEP 使用者停止使用 PrEP 後,感染 HIV 的比例正在上升。Read more
view如何因應 50 歲以上熟齡族群 HIV 盛行率和發生率飆升的現況? 2022 年 9 月 25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發表在《 The Lencet HIV 》上的文獻探討指出,全球熟齡族群的新增感染 HIV 的比率和盛行率正在增加。除此之外並提出警告,可能因為將感染 HIV 的症狀誤判為一般老化的病症,而導致更多鄰近熟齡和熟齡族群已經感染 HIV 卻不自知。Read more
view英國現行的 C 肝治療政策如何影響消除 C 肝的進程? 2022 年 8 月 30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份由 Hepatitis C Trust 和 HCV Action 共同發表的報告指出:由於不重視 C 肝治癒者的減害需求,及缺乏對再度感染 C 肝的篩檢機制,英國消除 C 型肝炎的進程正逐漸受到阻礙。 兩個單位並進一步建議,為了實現消除 C 肝的目標,需要更重視治癒者再度感染 C 肝的可能性,並提供更多預防措施給 C 肝治癒者。Read more
view你 PrEP 了嗎?如果沒有,為什麼不?讓我們聽聽來自澳洲的想法 2022 年 8 月 20 日 9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篇發表在《 Behavioral Medicine 》期刊上的研究指出,澳洲男同志和雙性戀男性不使用 PrEP 做為預防 HIV 的方式,最主要的原因包括認為 PrEP 與自己無關、不了解或不知從何取得 PrEP 、擔心藥物副作用或認為對健康有害、對 PrEP 的負面刻板印象,以及按時服用 PrEP 有困難等因素。Read more
view任何人都有可能通過密切的親密接觸感染猴痘病毒 2022 年 7 月 22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世界衛生組織(WHO)在 2022 年 7 月 5 日的記者會中宣布,截至六月底在全球五十多個國家已確認了超過 5,000 例猴痘病例,其中 85% 的病例集中在歐洲地區。在猴痘疫情爆發初期,猴痘病例大多為男同性戀、雙性戀男性或其他男男性行為者(MSM),但WHO官員強調,任何人都有可能通過密切的親密接觸感染猴痘病毒。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