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Toggle

美國一項回溯性研究指出,有物質使用疾患(包含吸煙及飲酒過量)的 HIV 感染者,較容易在接受 HIV 藥物治療後發生無法成功抑制體內病毒的情況。該研究同時指出,同時罹患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癌症在內的感染者,則有較高的比例持續維持體內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態。
下列醫藥資訊授權及翻譯自 theBodyPro: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Lower Sustained Viral Suppression in People With HIV
本文章經愛知識 iKnowledge依編輯所在地醫療現況及閱讀習慣進行編輯及改寫
物質使用疾患(substance use disorder,簡稱 SUD)是美國當代一個重要的公衛議題,也可能影響 HIV 感染者的 HIV 治療情況。來自哥倫比亞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透過該研究,釐清物質使用疾患與感染者接受 HIV 藥物治療後體內病毒抑制情況的關連性。

關於這個研究
研究團隊以 2006 到 2019 年南卡羅來納衛生單位的醫療紀錄為基礎,針對 9,412 位有物質使用疾患的 HIV 感染者資料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發現物質使用疾患與治療後體內病毒量的關係(一年內體內病毒量若出現低於 200 copies/mL 則視為「未能持續成功抑制體內病毒」)。
研究對象的基礎背景資料如下:
- 76% 為男性
- 69% 為黑人
- 53% 為男同志
研究對象的物質使用疾患情形如下:
- 45% 吸煙過量
- 10% 飲酒過量
- 14% 有吸食非法藥物、5% 有注射非法藥物
此外,59% 的研究對象至少同時罹患一種以上的慢性疾病。

研究結果
在 9,412 位的研究對象中,有 7,481 位(79.48%)在追蹤期間達到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態。
經統計學調整後,則有以下兩點發現:
- 吸煙過量、飲酒過量,及有使用非法藥物(包含大麻、古柯鹼、甲基安非他命等)的研究對象,比沒有任何物質使用疾患的感染者,更容易出現「無法成功抑制體內病毒量」的情形。
- 同時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癌症等)的感染者比沒有罹患其他疾病的感染者,有更高的機率持續維持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態

總結
研究人員指出,同時罹患其他慢性疾病的感染者有更高的機率持續維持病毒量測不到,可能與更常就醫且有更多機會接受體檢有關。但後續仍須更多研究確認其原因及關連性。
相較於此,有物質使用疾患感染者更容易出現「無法成功抑制體內病毒量」的情形的原因可能包含:
- 尼古丁本身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 物質使用疾患對服藥順從性造成的影響
因此,研究作者呼籲相關單位應提供有物質使用疾患的 HIV 感染者適切的介入措施,藉以提升感染者的健康狀態。
參考資料:
He Buweia, Association between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and sustained viral suppression: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among people with HIV in South Carolina. AIDS November 28, 2024.
DOI: 10.1097/QAD.0000000000004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