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存在不同器官中的 HIV 治療藥物濃度會不會不一樣? 2024 年 5 月 9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針對六名因絕症去世 HIV 感染者器官組織進行分析的研究發現,存在不同器官組織中的 dolutegravir 藥物濃度有所不同。如一般理解的,在大腦和脊髓中的藥物濃度低於身體其他部位,而免疫系統扮演重點角色的腸道與脾臟測得的藥物濃度則非常高。Read more
view用廣泛中和抗體實現每六個月一次的HIV治療方案? 2024 年 5 月 6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CROI 2024愛滋大會上研究報告指出,lenacapavir(在台尚未上市)這種長效型HIV治療藥物,可能可以跟廣泛中和抗體搭配使用來治療 HIV。如果這樣的搭配方式可以長時間有效抑制 HIV,HIV 治療將進入每半年僅需一次的時代。Read more
view每週口服一次的HIV治療藥物可能即將問世 2024 年 4 月 22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臨床研究顯示「一週口服一次」的HIV治療藥物可能即將問世。該研究每週服用一次Islatravir和Lenacapavir(在台皆尚未上市),與每天服用吉他韋的病毒抑制率相同,皆能有效抑制體內的愛滋病毒。後續評估後若可行,該處方將成為無須注射、每週口服一次的長效口服型治療方案。Read more
view想使用長效注射型:莫帕滋/瑞卡必 針劑進行治療嗎?這一篇幫你整理好所有在使用前需要了解並跟醫師討論的問題 2024 年 4 月 18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台灣已可使用長效注射型莫帕滋Cabotegravir/瑞卡必Rilpivirine進行HIV治療,這也意味著 HIV 治療在現有的「一天一次、一次一顆」外,多了「每個月/每兩個月注射一次」的選項。愛知識整理了針對該處方你會想知道的問題,同時也邀請亞東醫院楊家瑞醫師給予回覆。Read more
viewU=U之後:「測不到」還是「病毒量小於200」? 2024 年 4 月 1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在U=U的時代,體檢報告的呈現方式可能造成HIV感染者的混淆及不解。雖然病毒量只要小於200就不會透過性行為傳播 HIV,但當感染者收到的檢測報告顯示為「HIV-1 RNA,小於40」,就可能讓感染者對自己是否已經達到「測不到」感到困惑,且可能進而影響自身對U=U的認同。Read more
view治療HIV會不會影響感染者的老化狀況? 2024 年 3 月 18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追蹤時間長達 17 年的瑞士研究指出,沒有接受 HIV 藥物治療的感染者,每年都會加速老化,其老化速度大約是每一年會增加半年的老化。然而,穩定接受 HIV 藥物治療,可以延緩這種加速老化的狀況,甚至可以稍微逆轉先前已造成的老化狀況。Read more
view愛滋治療、體重增加與共病風險 2024 年 3 月 7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開始 HIV 藥物治療一年內體重增加幅度較大的感染者,可能會增加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然而,該研究也提到治療早期的體重增加與心臟病發、中風,及執行介入措施(如心臟裝支架)等的風險無關。Read more
view中低收入國家常用的治療藥物TLD將可能以長效注射型針劑形式供應 2024 年 3 月 4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表示,他們透過藥物組合奈米顆粒技術已成功將目前世界最多人使用的口服劑型 HIV 治療藥物 TLD 的藥物成分(大多使用於非洲,台灣沒有上市),製造為每個月施打一次的長效針劑型治療藥物。Read more
view你吃的HIV治療藥物會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024 年 2 月 8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發表在《Lancet HIV》的大型跨國研究指出,相對於其他成分的 HIV 治療藥物,使用含有整合酶抑制劑(INSTIs)成分的藥物治療 HIV,不會增加四年內包含心臟病發、中風等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Read more
view英國感染者都為了哪些原因選擇換藥治療 HIV? 2024 年 1 月 29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在英國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是HIV感染者選擇更換治療藥物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因應共病治療產生的藥物交互作用。從該研究也可得知,當代的HIV治療藥物大多能成功抑制感染者體內的愛滋病毒,從而降低感染者因為無法成功抑制病毒而需要換藥的機率。Read more
view長效注射型PrEP及HIV治療藥物將廣泛被使用? 2024 年 1 月 18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在IAS 2023愛滋大會上專家們表示,相對於長效注射型的PrEP可能在五年之內上市且做為HIV預防工具使用,短期內還不可能大規模使用長效注射型HIV治療藥物來治療HIV感染者,特別是在中低收入的國家。Read more
view有B肝的HIV感染者該使用含TDF還是TAF的藥物比較好? 2024 年 1 月 15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跨國不劣性試驗結果顯示,對合併感染愛滋病毒及B型肝炎病毒的成年病患來說,使用含TAF/FTC/BIC成分(Biktarvy 吉他韋®的藥物成分)的治療藥物,比使用含TDF/FTC+DTG成分的治療藥物,能夠更快抑制體內的 B 型肝炎病毒(HBV)。Read more
view用長效注射型藥物治療HIV,如果錯過回診注射該怎麼辦呢? 2024 年 1 月 4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在IAS 2023愛滋大會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因故錯過需再次注射 Lenacapavir(美國核准上市品牌名稱為:Sunlenca)的感染者身上,使用口服藥錠型 Lenacapavir 進行 HIV 治療,將可在安全的狀態下,維持該名感染者體內病毒抑制。Read more
viewHIV 治療藥物會不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2023 年 10 月 23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義大利一項大型研究顯示,使用以整合酶抑製劑為基礎的 HIV 治療藥物進行治療與罹患第 2 型糖尿病風險的增加無關。 該研究還指出,感染者併發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不是使用該類藥物後造成的體重增加,而是使用該類藥物進行治療前的體重。Read more
view延後開始 HIV 藥物治療可能提高無法成功抑制愛滋病毒的風險 2023 年 9 月 11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在確認感染 HIV 之後到開始接受 HIV 抗病毒藥物治療之前的這段時間越長,通常也代表著當該名感染者要開始進行 HIV 抗病毒藥物治療時,他的免疫系統會比較低落、且體內的病毒量也越高。一般而言,在免疫系統低落及高病毒量的狀況下,治療後無法成功抑制病毒的風險也隨之增加。Read more
view感染者接受 HIV 治療也是一種預防措施?讓我們看看澳洲的十年研究怎麼說 2023 年 8 月 28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澳洲十年研究提到,澳洲男同志及雙性戀男性感染者在 2010 到 2019 年間接受了 HIV 藥物治療、且體內病毒量達到測不到的比例增加了 27%,不僅如此,數據顯示同時期澳洲的 HIV 感染數也降低了 66%。這也顯示了「治療即預防」公衛策略的可行性。Read more
view哪些事情可能會影響感染者的平均餘命? 2023 年 8 月 21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刊登在《Lancet HIV》的研究針對生活在高收入國家,且已經接受 HIV 藥物治療感染者們的平均餘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該研究指出,無論何時開始 HIV 藥物治療,只要接受抗愛滋病毒療法,並CD4數值較高,HIV 感染者的平均餘命只比沒有感染 HIV 的民眾少幾年。Read more
view真實世界數據揭示包含 dolutegravir成分藥物的治療效果 2023 年 8 月 14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在《AIDS》學術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從該研究蒐集超過六年的臨床數據可以發現,HIV感染者使用包含 dolutegravir 在內的兩種成分藥物進行治療,雖然仍有感染者無法達到體內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態、或產生抗藥性,但在絕大多數病患的身上都能發揮病毒抑制的效果。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