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為什麼美國腫瘤專科醫師不跟罹癌感染者討論 HIV? 2023 年 9 月 18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質性研究發現,美國的腫瘤專科醫師基於保密原則,很少跟罹患癌症的HIV感染者討論HIV與癌症之間的關連性。除此之外該研究亦發現,大多數的腫瘤專科醫師沒有接受過HIV相關的訓練、在面對感染者時不會提供有差別的醫療照護,以及腫瘤專科醫師會定期與該患者的感染科醫師溝通等現象。Read more
view生物及社會因素都會對感染者的大腦老化造成影響 2023 年 8 月 7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美國的回顧性研究指出,共病症、社會因素及 CD4/病毒量等傳統 HIV 指標,都會影響 HIV 感染者的大腦老化現象。正因如此,研究團隊建議擴大臨床視角來思考 HIV 感染者的老齡議題,並需關注共病症、生活方式改變和健康社會決定因素對其造成的影響。Read more
viewHIV 感染者面臨較高罹患發炎性腸道症的風險 2023 年 7 月 24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分析丹麥和美國的疾病資料庫的研究結果顯示,HIV 感染者罹患發炎性腸道症的風險更高。因此,研究團隊建議 HIV 感染者 如果發生任何新的胃腸道症狀(如腹瀉、疼痛、血便或體重減輕等),都應仔細檢查釐清是否自身是否罹患發炎性腸道症,這將有助採取後續適切的治療措施。Read more
view聽說我們比一般人老更快?aka 如何與高熟齡共病相處 2023 年 6 月 29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在 HIV 的治療越來越有效而簡便的今日,感染者的平均壽命跟非感染者趨近一致。這也代表著怎樣活得久且活得好,也逐漸成為大家需要思考的重要議題。本次愛知識訪問了台中榮民總醫院林詩萍醫師,藉由本次訪談的文字及影像紀錄,幫助愛知識的讀者們對於高熟齡相關共病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Read more
view那些上上下下的三高指數們 aka 如何與新陳代謝共病相處 2023 年 6 月 22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相對於HIV有效且便利的治療,三高等代謝疾病的控制及預防,就沒那麼簡單了。無論是不是感染者,隨著年紀漸長,這些代謝性疾病,也逐漸影響每一位的生活。本次愛知識訪問了成大醫院感染科李佳雯醫師,以及奇美醫院心臟內科廖家德醫師。由本次的訪談,幫助讀者們對代謝性疾病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Read more
view不是只有感覺累累的那麼簡單 aka 如何與肝部共病相處 2023 年 6 月 15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我還記得小時候有打過肝炎的疫苗。但老實說,現在為止,我還是搞不清楚打的到底是 ABCD 哪一種肝炎疫苗?就更不要說肝炎疫苗到底可以持續多久有效?多久後需要再補打?關於這些問題,愛知識訪問了台大醫院洪健清醫師,藉由本次訪談的文字及影像紀錄,幫助讀者們對於肝炎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Read more
view我一點都不想聊為什麼有點軟 aka 如何與泌尿道共病相處 2023 年 6 月 8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從男孩到男人,我們好像總是會把泌尿科的話題,拿來做為茶餘飯後的消遣。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這些話題就變成了某種不得不去面對,卻又很難說出口的問題。本次愛知識 iKnowledge訪問了部立桃園醫院鄭健禹醫師,藉由本次訪談的文字及影像紀錄,幫助讀者們對於泌尿道共病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Read more
view感染 HIV 讓我不美又癢癢了嗎?aka 如何與皮膚共病相處 2023 年 6 月 1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相對於其他除非透過血液檢查,可能比較不容易察覺的三高等慢性疾病,如果共病病癥出現在皮膚上面,就很有可能會直接的影響感染者的情緒,甚至是生活品質。本次愛知識 iKnowledge訪問了台大醫院林冠吟醫師,藉由本次訪談的文字及影像紀錄,幫助讀者們對於皮膚相關共病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Read more
view使用特定藥物治療 HIV 會不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讓我們看看新的瑞士研究怎麼說 2023 年 5 月 29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主導瑞士 HIV 世代研究的 Bernard Surial 博士在 CROI 2023 會議提到,在剛開始治療 HIV 時,使用含整合酶抑製劑(INSTIs)成分的藥物進行治療,並不會增加感染者罹患心臟病、中風或需要進行心臟外科手術的風險。Read more
view感染者為什麼特別容易罹患這些疾病呢?aka 淺談感染者的共病 2023 年 5 月 25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在HIV治療越來越便利的今日,感染者除了必須面對如何將愛滋病毒抑制在血液中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態,也需要開始關注跟共病的議題,並找出與這些共病共生的方法。本次愛知識 iKnowledge訪問了台大醫院洪健清醫師,藉由訪談的文字及影像紀錄,幫助讀者們對於這些共病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Read more
view寫在《給感染者的疾病共生指南》之前 2023 年 5 月 22 日 2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給感染者的疾病共生指南》專題報導,不只是給感染者們的專題報導,也是給年紀隨時間增長每一位的慢性疾病知識。在此我們想特別邀請你觀賞每篇報導的影片,通過影片中醫師們深入淺出的說明,一定可以幫助你更快、更清楚的明白這些慢性疾病。Read more
view使用強力黴素預防性病會讓淋病抗藥性增加嗎? 2023 年 5 月 15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先前針對美國 DoxyPEP 研究參與者的淋病抗藥性研究顯示,參與者在使用 DoxyPEP 預防細菌性性病感染(STIs)後,對淋病產生抗藥性的比例只有微幅增加,且增加的比例與沒有使用 DoxyPEP 的族群相似。Read more
view你知道什麼是D型肝炎嗎? 2023 年 5 月 1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針對歐洲 HIV 感染者的分析研究指出,在有靜脈藥癮注射史且同時罹患 B 型肝炎的 HIV感染者當中,有超過二分之一同時感染了可能導致嚴重肝病的 D 型肝炎病毒。若排除上述感染者族群,感染者罹患 D 型肝炎的比例則與非感染者相似。Read more
view在「平均餘命」與「健康餘命」之間 2023 年 4 月 27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發表在《The Lancet HIV》上的南非研究顯示,透過藥物治療達成體內病毒量測不到的感染者,他們的「平均餘命」與「健康餘命」與非感染者相似。這同時也意味著,相較於接受治療但體內病毒量仍測得到的感染者,體內病毒量測不到的感染者有更高的機率能活得更長壽也更健康。Read more
view感染者體內為何會持續呈現慢性發炎反應? 2023 年 4 月 20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近期的一項研究為「感染者體內持續慢性發炎」帶來新的觀點及討論。雖然這項研究沒有具體說明究竟為何感染者體內會持續慢性發炎,但卻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解釋並說明這個現象。近期的這個研究認為,感染者體內持續慢性發炎,是感染者在遭受感染後到開始進行藥物治療之前這個階段遺留下來的後遺症。Read more
view如何為熟齡 HIV 感染者提供需要的服務呢? 2023 年 4 月 10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專家們在 2022 年 11 月在佛羅里達州舉行的愛滋病護理師協會 (ANAC) 年會上表示,由於受過愛滋和熟齡相關護理訓練的工作人員不足,造成臨床上僅能優先處理熟齡感染者的緊急需求。在這樣的現況中,與會者在會議中討論了如何透過相關服務提升熟齡感染者的醫療保健及生活品質。Read more
view低睪酮與治療藥物、年齡、體重及 CD4 有關 2023 年 3 月 20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法國一項針對 HIV 控制良好男性感染者的研究發現了低睪酮的風險因子。該研究發現,年齡超過 43 歲、使用含 efavirenz 成分的藥物進行 HIV 治療、體脂肪比例較高、最低 CD4低於200等都與低睪酮有關。Read more
view我的情緒在兩端擺盪著 aka 如何與「躁鬱症」共生 2023 年 2 月 23 日 5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情緒崩潰」、「傷害自己」、「拼命刷卡購物買東西」等這些情緒和行為,都是躁鬱症可能會出現的表現,但並非「專屬」於躁鬱症。「躁鬱症」在精神醫學診斷上的正式名稱為「雙相情緒障礙症」,指的就是情緒會在兩個狀態之間擺盪,而這兩個狀態的極端分別為「躁」與「鬱」…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