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HIV 感染者面臨較高罹患發炎性腸道症的風險 2023 年 7 月 24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分析丹麥和美國的疾病資料庫的研究結果顯示,HIV 感染者罹患發炎性腸道症的風險更高。因此,研究團隊建議 HIV 感染者 如果發生任何新的胃腸道症狀(如腹瀉、疼痛、血便或體重減輕等),都應仔細檢查釐清是否自身是否罹患發炎性腸道症,這將有助採取後續適切的治療措施。Read more
view了解・從傾聽開始 2023 年 7 月 20 日 5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我唱過很多「說故事的歌」,每一首歌都是一則人生故事,這些歌用不同的語言寫成歌詞,敘述著不同的情節。一首歌之所以動人,是因為聽見唱歌的人用歌聲傳遞的情感,聽見歌詞裡描述的故事,我們聽見不同的人生,卻被相似的情緒所感動,這就是所謂的「同理心」。Read more
view怎樣透過了解體內藥物濃度提升服藥順從性? 2023 年 7 月 17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在CROI 2023 會議中發表的研究指出,使用含 TDF 及 TAF 成分進行 HIV 治療的感染者,將有機會在醫療單位使用尿液快篩,確認體內的藥物濃度,藉以確認服藥順從性。此一快篩結果亦可讓醫護團隊參考,即時提供需要的衛教信息,提高病患的服藥順從性和病毒持續被抑制的可能性。Read more
view在閱讀《愛如果有聲音》之後 2023 年 7 月 13 日 5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愛滋病對醫療人員來說,就是一個診斷。但它不同於感冒、發燒這樣常見簡單的情況,被汙名化的相當嚴重。儘管知道有這狀況,真實在日常生活細節上會有怎麼影響?「我和家人間生活的小故事」由三個小故事集結而成,用彷彿再輕鬆簡單不過的口吻,訴說著隨時可能會讓整個家庭一觸即發的爆炸情節…Read more
view性、手機與健康 2023 年 7 月 10 日 11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手機交友、手機約砲、手機購物、手機健康…,在2023年的今天,利用手機協助打理生活點滴已經變成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日漸普遍的社交軟體已經改變了我們對於社交跟性關係安排,交友軟體的設計也形塑我們對於「社交性」(sociosexual relationship)實踐。Read more
view用藥、性與親密關係 2023 年 7 月 6 日 9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針對美國費城女性靜脈注射非法藥品的研究指出,女性使用者更有可能與她們有親密關係的對象(包含性伴侶、協助施打的人、提供情感支持的人等)共用注射針具。人為何用藥?又或者,為何戒藥如此困難?除了藥物本身的成癮性質,還有用藥者置身的情感關係與社會脈絡因素..Read more
view改用長效注射型 cabotegravir/rilpivirine 治療會不會影響體重及代謝呢? 2023 年 7 月 3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多倫多 St. Michael’s 醫院的 Darrell Tan 博士在 CROI 2023 會議上提到他們的研究發現無論是持續使用 Biktarvy吉他韋,或從 Biktarvy吉他韋換成長效注射型 cabotegravir 和 rilpivirine 進行 HIV 治療的感染者,他們在體重及代謝的變化程度上都很相似。Read more
view聽說我們比一般人老更快?aka 如何與高熟齡共病相處 2023 年 6 月 29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在 HIV 的治療越來越有效而簡便的今日,感染者的平均壽命跟非感染者趨近一致。這也代表著怎樣活得久且活得好,也逐漸成為大家需要思考的重要議題。本次愛知識訪問了台中榮民總醫院林詩萍醫師,藉由本次訪談的文字及影像紀錄,幫助愛知識的讀者們對於高熟齡相關共病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Read more
view英國檢方起訴準則將U=U納入評估是否起訴的要件 2023 年 6 月 26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英國皇家檢察體系最新的刑事起訴準則提到,針對遭指控涉嫌傳播愛滋病毒的案件,可以將當事人體內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態視為可預防愛滋病毒傳播的證據。新的準則明確提到,如果當事人體內病毒量測不到,且知道「U=U(測不到病毒量=不具有傳染力)」這個科學證據的話,則不宜提起訴訟。Read more
view那些上上下下的三高指數們 aka 如何與新陳代謝共病相處 2023 年 6 月 22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相對於HIV有效且便利的治療,三高等代謝疾病的控制及預防,就沒那麼簡單了。無論是不是感染者,隨著年紀漸長,這些代謝性疾病,也逐漸影響每一位的生活。本次愛知識訪問了成大醫院感染科李佳雯醫師,以及奇美醫院心臟內科廖家德醫師。由本次的訪談,幫助讀者們對代謝性疾病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Read more
view如果可以彈性提供愛滋預防措施 aka 能 PrEP 別 PEP 2023 年 6 月 19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研究團隊在 CROI 2023 會議上表示,可以配合使用者需求彈性調整執行方式的 HIV 預防計畫,讓烏干達和肯亞的鄉村地區願意使用 PrEP 或 PEP 的人數大幅增加。無論是在鄉村行動醫療隊、產檢中心或醫療院所門診進行的研究都顯示配合使用者需求彈性調整執行方式的好處。Read more
view不是只有感覺累累的那麼簡單 aka 如何與肝部共病相處 2023 年 6 月 15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我還記得小時候有打過肝炎的疫苗。但老實說,現在為止,我還是搞不清楚打的到底是 ABCD 哪一種肝炎疫苗?就更不要說肝炎疫苗到底可以持續多久有效?多久後需要再補打?關於這些問題,愛知識訪問了台大醫院洪健清醫師,藉由本次訪談的文字及影像紀錄,幫助讀者們對於肝炎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Read more
view風險族群?風險行為?以doxyPEP預防性傳染病為例 2023 年 6 月 12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一項在 CROI 2023 會議中發表的研究指出,在診斷出性傳染病(STIs)後,給予男同志、雙性戀男性和跨性別女性等族群使用強力黴素(doxycycline)作為暴露後預防措施(doxyPEP),將可有效減少特定族群內的STIs傳播,並且最小化需要使用該抗生素的人數。Read more
view我一點都不想聊為什麼有點軟 aka 如何與泌尿道共病相處 2023 年 6 月 8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從男孩到男人,我們好像總是會把泌尿科的話題,拿來做為茶餘飯後的消遣。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這些話題就變成了某種不得不去面對,卻又很難說出口的問題。本次愛知識 iKnowledge訪問了部立桃園醫院鄭健禹醫師,藉由本次訪談的文字及影像紀錄,幫助讀者們對於泌尿道共病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Read more
view六個月進行一次 HIV 治療不再只是想像 II 2023 年 6 月 5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根據一項在CROI 2023 中發表的研究,Lenacapavir (在美國以 Sunlenca 為品牌上市 )這種只需每六個月服用一次的新型 HIV 治療藥物,若可以與特定的廣泛中和抗體併用,將有可能實現每年只需兩次的 HIV 治療方案。Read more
view感染 HIV 讓我不美又癢癢了嗎?aka 如何與皮膚共病相處 2023 年 6 月 1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相對於其他除非透過血液檢查,可能比較不容易察覺的三高等慢性疾病,如果共病病癥出現在皮膚上面,就很有可能會直接的影響感染者的情緒,甚至是生活品質。本次愛知識 iKnowledge訪問了台大醫院林冠吟醫師,藉由本次訪談的文字及影像紀錄,幫助讀者們對於皮膚相關共病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Read more
view使用特定藥物治療 HIV 會不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讓我們看看新的瑞士研究怎麼說 2023 年 5 月 29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主導瑞士 HIV 世代研究的 Bernard Surial 博士在 CROI 2023 會議提到,在剛開始治療 HIV 時,使用含整合酶抑製劑(INSTIs)成分的藥物進行治療,並不會增加感染者罹患心臟病、中風或需要進行心臟外科手術的風險。Read more
view感染者為什麼特別容易罹患這些疾病呢?aka 淺談感染者的共病 2023 年 5 月 25 日 8Likes Share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在HIV治療越來越便利的今日,感染者除了必須面對如何將愛滋病毒抑制在血液中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態,也需要開始關注跟共病的議題,並找出與這些共病共生的方法。本次愛知識 iKnowledge訪問了台大醫院洪健清醫師,藉由訪談的文字及影像紀錄,幫助讀者們對於這些共病有更全面且更深入的認識。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