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長照進行式》 在感染者平均壽命與大眾相似的今日, 感染者的長照需求已是現在進行式... 《啊!?藥物副作用》 疾病不總是負向的存在, 當我們回首時會發現 「疾病讓我學會...」 2025 《HIV的過去與未來》 不只是台灣愛滋社群的紀錄, 這些真實發生在周遭的經歷, 也成為你我邁向未來的養分... 《我與共病相處的日子》 感染者與疾病共生的真實經歷 一同思考這些醫療場域的故事 與隨之帶來的影響 《法律與生活》 當代愛滋及藥愛的法律與政策 怎樣影響生活在 2024 的我們 讓我們了解現狀並找到方向 知識帶來勇氣 勇氣帶來力量 愛滋事 about HIV 泡杯茶找個安靜的角落,一起來閱讀這些清晰明瞭且需要知道的性健康知識吧。 與愛共生 讓我們陪伴你展開感染後的旅程,感染後需要知道的大小事在這報你知。 AIDS / HIV 基礎事 感染HIV 有什麼症狀?怎樣可能會感染 HIV ?台灣相關法規限制都在這。 預防感染 怎樣才能降低感染風險?我想篩檢及使用PrEP預防感染又該怎麼做? 熱門文章 Popular Articles 共病議題 感染 HIV 讓我不美又癢癢了嗎?aka 如何與皮膚共病相處 Posted on2023 年 6 月 1 日2024 年 11 月 19 日 基礎醫學研究 藥愛可能帶來的心理健康風險 (應對與復元篇) Posted on2023 年 3 月 9 日2025 年 6 月 18 日 共病議題 無套後儘速服用多喜黴素可以降低感染性傳染病的風險 Posted on2022 年 11 月 25 日2025 年 4 月 16 日 愛滋事 不可不知的篩檢二三事 Posted on2022 年 5 月 1 日2025 年 7 月 18 日 AIDS/HIV基礎事 HIV 感染及愛滋病會有什麼症狀 Posted on2022 年 5 月 1 日2024 年 12 月 16 日 AIDS/HIV基礎事 這樣可能感染 HIV,但這樣不會 Posted on2022 年 5 月 1 日2025 年 4 月 16 日 推薦閱讀 Recommended Articles 愛新事 為什麼穩定提供HIV感染者治療藥物是重要的? Posted on2025 年 1 月 16 日2024 年 12 月 15 日 愛新事 不可不知的2024愛滋新聞 Posted on2024 年 12 月 30 日2025 年 4 月 15 日 基礎醫學研究 使用長效注射型 莫帕滋/瑞卡必 治療針劑前需要知道的「抗藥性」風險 Posted on2024 年 8 月 26 日2024 年 6 月 24 日 愛新事 想使用長效注射型:莫帕滋/瑞卡必 針劑進行治療嗎?這一篇幫你整理好所有在使用前需要了解並跟醫師討論的問題 Posted on2024 年 4 月 18 日2024 年 6 月 3 日 愛新事 HIV news 熟齡HIV感染者常見的共病:臺灣視角下的醫療整合與長照轉型 Posted on2025 年 8 月 28 日2025 年 8 月 4 日 隨著抗病毒治療日益成熟,HIV感染者壽命大幅延長,在臺灣50歲以上感染者比率已突破三成,熟齡感染者議題已成照護核心。根據疾病管制署2024年報告,至2036年,50歲以上感染者預估將占總數52%。 然而,長壽並非意味健康無虞,年齡增長帶來慢性病與功能退化風險,對感染者而言尤為明顯。 穩定接受HIV藥物治療對其他共病的發生有什麼影響? Posted on2025 年 8 月 25 日2025 年 6 月 10 日 一項追蹤長達 18 年的西班牙研究顯示,隨著時間推移, HIV 感染者發生嚴重非愛滋病事件的數量明顯下降。另一方面,包含高血壓及失智症在內的其他疾病盛行率則長期保持平穩。研究主持人在總結時則強調,穩定依照醫師指示服用 HIV 治療藥物,對感染者整體健康的重要性。 當我們談照顧,別讓愛滋感染者被遺漏 Posted on2025 年 8 月 21 日2025 年 8 月 4 日 臺灣長期照顧制度的初衷,是希望提供所有有照顧需求的人一個穩定、安全、可負擔的支持網絡。然而,我們在推動政策時,往往仍不自覺地以「高齡者」作為長照對象的主要想像。這樣的預設,讓一些非典型的服務需求者——例如愛滋感染者——被排除在討論與政策設計之外。 跨性別女性、HIV感染與科學研究 Posted on2025 年 8 月 18 日2025 年 8 月 18 日 2022 年發佈的《沒有數據就沒有未來:讓 HIV 預防研究符合跨性別和多元性別現實》宣言提到,全球約有 20%的跨性別女性感染了 HIV,跨性別女性感染 HIV 的風險是一般民眾的 66 倍。即便如此,跨性別族群還是常常在 HIV 的相關研究被忽視。 閱讀所有愛新事